匆匆,常用來形容時光,可以用在一輩子、一段婚姻、或是數個春夏秋冬。再長的時間,都能在轉瞬間縮短為幾秒帶過,一閃即逝。時間倒轉回出發前一個月,那是我最能感受到時光匆匆的時刻。
我記得有天下班後,我回想當天上班的情景:早上在座位上專注於工作,直到有人把我叫去吃飯,但具體吃了什麼、聊了什麼我也忘了。回到座位上,再度進入一人忙碌的模式,過程中我老闆的問話頻頻中斷我的思考。我一心想著做下一件事之前,把那封該死的信在今天內寫完寄出去,偏偏老闆這時候聊個不停。我把信寄出,繼續進行下一件工作。時間到,下班。當我再次回過神來,我人正在泳池裡揮舞著四肢,但這彷彿只是我的日常清單上的另一件事。工作,運動,休息。工作,運動,休息。日復一日,我對這些日子卻沒有產生太多記憶點,我很迷茫。
同事們對於我即將前往美國報以祝福,我也為自己感到幸運,能夠有不短的時間旅居美國。然而在這些美好的憧憬下,我背負著強加的使命與冀望,有人期望在我回來之後能帶來各種改變。我看著日子一天一天逼近,心理上卻沒有漸漸準備好。
面對即將到來的衝擊,我明知道應該做些什麼,像是可以再多加強英文口語表達、多準備工作上要應對的狀況,畢竟之後將會是100%全英文的生活,不像在新加坡下班後的生活還是中文應對居多。美國的生活起居與交通模式也會不同於我所習慣的,這些理應是我可以預判並做好準備的。
但是,就好比相同磁性的磁鐵會互相排斥,我知道哪些事我該做,但我就是偏偏先完成其他事,等有時間才回頭來看。於是每個禮拜六我想著要開始做好美國行的準備,然後就到了禮拜天,最後在晚上自我反省怎麼什麼準備都沒做。也有部分原因可能是我內心仗著過去獨自旅居德國一年的經驗,不覺得這次的美國行會有什麼障礙。但大部原因應該是因為懶。我真心覺得,如果我事先知道人生會走到哪一天,那我會做的可能也只是乖乖等死而已。不要告訴我我的未來,我不會因為知道而有所準備的。
時間從距離好幾個月,到一個多月,再到幾個禮拜,我心裡頓時有種塵埃落定的寂寞感,或許是一種「終於要從漫長的等待中解脫」的心態。最後的幾週我非常的忙碌,除了工作上的事情要先聯絡、交代好,也再次確認該帶的旅行文件都已到位,才不會發生無法登機、不能入境這種窘境。猶豫了許久,終於敲定了和旅伴出遊的時間去參加大馬國慶,因為一旦我的美國行開始,就會有好一陣子見不到面。我在新加坡住處的租約也將到期,也趕緊和房東、仲介打交道,結果雖然不是頗滿意,但也算是解決一件心頭事。這段期間我也生病了,咳嗽咳了兩個禮拜,為此我看了三次醫生,依舊是不定期咳嗽,卻沒有其他症狀。
時光匆匆而逝,很快就到了出發當天。儘管身體微恙、心理建設還沒做好,但我對未知的旅程感到莫名興奮。或許永遠不會有做好準備的一天,但不要因此而不向得來不易的機會縱身一躍。
![]() |
| 新加坡傍晚時分 |
-待續-
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