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新加坡到美國的飛行時間超過24小時,是我搭飛機最久的一次,是說如果是到南美洲的話要花更久的時間,真是難以想像。
![]() |
| 夜景航拍 |
出發
台灣人前往美國不需要簽證,但要線上申請一個叫ESTA (Electronic System for Travel Authorization)的旅行授權文件,基本上要填寫入境的目的(觀光or商務)、預計待多久、住哪裡、當地的聯絡人等等的資訊,用以掌握入境旅客的基本資訊,花費21美元。比較出乎我意料的是,我聽聞大馬人前往美國是要簽證的(中國人則是一定要的),我以為馬來西亞對美國較不具利害關係,應該會給予免簽的。
我的去程是搭乘卡達航空(Qatar Airway),飛行7小時後在卡達的首都杜哈(Doha)轉機4小時,之後再花16小時飛往目的地。在領到登機證之後,右下角的幾個英文字抓住我的目光,我中了SSSS。
![]() |
4個S,代表Secondary Security Screening Selection,意即我會有第二次安檢。與我同行的同事機票上並沒有,這是隨機抽檢,但或許對第一次入境美國的人中獎機率更高。4S檢查在杜哈機場(DOH)執行。過了安檢門後,我被請到旁邊要求打開隨身行李。安檢人員檢查非常徹底,包包、袋子、每個口袋都會用手伸進去查。再來是全身搜身,並且他拿出一把小刷子,在我全身上下刷過一遍,連筆電都要打開讓他刷鍵盤,後來我才知道那是用來檢測毒品反應的。4S過程相當俐落,但要將物品拿出又放回去也是增添一些麻煩,不過這就是美國對入境旅客的安檢要求,好在抵達美國境內後就不需要再查。不過據說有中過4S的人以後再中的機率很高。
---
卡達航空 (Qatar Airways)
即使是票選全球第一名的航空公司,經濟艙還是很經濟,座位絕對稱不上寬敞,前面椅背只要稍微傾斜就直接頂到我膝蓋。每人座位附有毯子、接觸不良的耳機、小禮包(牙刷牙膏、襪子、眼罩、耳塞),小禮包倒是很貼心。 不得不說的是,機上電影的選擇超~級~多,是可以一直翻頁感覺都翻不完那種,而且電影還算新。
![]() |
| 卡達航空 (Qatar Airways) |
![]() |
我從新加坡出發的時間是傍晚,抵達美國的當地時間是早上,所以飛行過程絕大多數都在黑夜,不知道是不是因此供餐數就比較少,我在轉機時還覺得肚子餓。倒是機上除了正餐以外,還會不定時提供小零食(餅乾、爆米花)或下午茶(捲餅) ,餐點算是蠻有變化的。沒有拍太多餐點照因為燈光太昏暗/詭異。
![]() |
| 飛機餐的早餐有歐姆蛋和薯餅 |
關於搭乘卡達航空的乘客,第一段飛行還有中東人和少許的亞裔人,多數人我無法辨別不出他們的國籍,因為他們的輪廓和語言對我來說太陌生,但看得出飛機上有相當多國籍的人。第二段理所當然多數是美國人,但幾乎沒看到其他亞裔人。實在不喜歡但值得一提的是,坐在離我不遠處的包頭婦女不時會打飽嗝(無意歧視包頭,純粹只是觀察),那聲音彷彿是在耳語的距離內,無預警地發出「痾~」的氣音,真是頗噁心,私心有點希望空服員能對她說「這位吃太飽的客人請克制一下」。
長途飛行最擔心的就是上廁所方不方便,幸運的是我的兩段飛行都是坐走道位,但我的同事則是坐在中間位,被兩名大漢包夾,而且扶手也被佔據了。在第二段16小時的飛行,我旁邊坐在靠窗位的男子,他從頭到尾就是拿件外套蓋住頭和身體,蜷縮在座位上沒有動靜,完全沒有出來上過一次廁所,飛機餐也不太吃,我一度在想會不會在沒察覺下他早就去了另一個世界。還好,在著陸前他又再度有動靜。
![]() |
---
杜哈機場 (DOH)
這是我第二次踏入阿拉伯國家,上一次是在阿布達比(Abu Dabi),去德國柏林前的轉機。那次是在半夜轉機,時差的關係早已精神不振、昏昏欲睡,唯一的印象就只有展示台上閃閃發亮的跑車。
在杜哈機場,同樣也是有炫炮的跑車展示,不過更吸引我注意的是在頭頂上通過的機場內接駁列車,彷彿是比較大台的玩具車在軌道上行駛。
---
抵達
我有點忘記抵達美國境內後是否還有安檢,就算有也是基本的X光機,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過海關。對外國人來說,過海關會花稍微多的時間。我那時有條長長人龍,而美國海關絕對不是以講求效率出名,櫃台只開了三四個,大家就是慢慢等,直到某個時刻他們突然把我們引導到美國人通道來加速通關。
在等待的過程,我很清楚看到有幾個人被引導去小房間,我心想如果不幸被叫進去,就算出來可能也是幾小時後的事了,這很麻煩。不過輪到我的時候,大概是海關人員看到我手上拿一疊準備文件,他只問了我幾個基本問題:來幹嘛、來多久、要去哪裡等等,很迅速就放行我通過。於是我的大美國之旅真正就此展開。
---
航空比較
我在美國這段期間總共駐足了5個州,坐了不少當地的航班,所以我想我應該可以做個簡單的觀察和評比。
美國的搭機文化非常不同,像是登機時的登機順序是按照組別(Group1, Group2, …)而不是按座位第幾排(雖然意思是一樣的),而且登機口總是有個牌子寫Group1和Group2,大家時間到就會自動去排隊。另一個不同是,下飛機時一定是一排一排輪流下,即使你人已經站在走道上,還是要等前方座位的旅客離開才會輪到你,好處是後面的旅客也會等你起身離開後才往前走。相比之下,在星馬都是一著陸不久大家就紛紛站到走道上,而且往往要等走道的人走完後,坐著的人才有辦法起身離開(所以坐前排如果不馬上起來就要最後下)。
另外,雖然不會有飛機餐(因為飛行時間不長),但往往會提供飲料和小餅乾,有時候我要了可樂,空服員直接給我一整罐。說到飛行時間,我搭過最短的飛行大概不到半小時(不過開車的話要三小時),這種就完全不會提供飲料餅乾。
最便宜的票價不含託運行李,加一件大概要40-50美金。如果有託運行李,需要在機場的kiosk(自助報到機)印單子出來,貼在行李後才能交到櫃台託運(他們的櫃台不幫忙印單子)。
---
美國航空 (American Airlines, AA)
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想到這個,但我第一次搭AA我就覺得座位樣式很像頂級版的AirAsia(如果他們有頂級版的話)。機上沒小電視、沒任何機上小物(毯子、靠枕這類),我還以為我坐到廉價航空了(但它不是)。不過轉念一想,如果正規航空都不給這些東西的話,真正的廉航還可以從哪裡省?
![]() |
| 美國航空 (American Airlines) |
有一點我覺得很神奇:機上wifi可以讓你用手機看AA提供的免費電影(但不能做其他事)。這點我覺得很棒,除了不需要碰觸別人碰過的螢幕以外,椅背上有個小小的支架方便放手機(不是每一班都有),旁邊也有充電孔能使用。
AA最惱人的是登機門會一改再改,好像所有安排都是隨機應變,而且這趟旅程就遇到兩三次了。我有一段AA轉AA的航班,因為第二段的飛機取消了,被安排到只有40分鐘轉機的班機,這些資訊早在三個禮拜就讓我知道了這樣很棒,但是到了搭機當天,我和同事還是很擔心40分鐘是不是真的能成功轉機。
於是我在線上報到之後就積極關注登機門資訊,一開始是D22(抵達)→A12(出發),到起飛前三小時是A36→A12,又改成C12→A36,到出發時是C36→A36,我們都覺得有點不妙,因為從C航廈到A航廈要搭SkyLink(航廈間的電車,就稱作是空鐵吧)兩個站,一切順利才可能成功,但沒想到飛機延誤10分鐘起飛,我心想大概要開始找臨時住宿了。出乎意料的是,飛機還是準點抵達,而且登機門改為C36→C38,突然鬆了一大口氣,竟然還能慢慢走過去……才怪!機上廣播說要等待有閒置的登機門,等著等著我們就錯過了下一班飛機的最終登機時間。我和同事一下飛機就狂奔,好在飛機還沒飛走,全機的人就等我們起飛。
這種令人詬病的臨時改登機門,還有一次值得拿來嘴。那時我正和同事在航廈內的餐廳等上菜,距離起飛還有一小時,我們心想登機門就在旁邊而已,吃完差不多等著叫號上飛機,可以悠哉地走過去就到,殊不知我收到email通知說登機換到另一個航廈了。我們盡極大耐心等服務生上菜,之後匆匆吃了餐點,趕緊找了空鐵,結果還發現搭錯方向了,又再換車折返回來。最後在登機門關門前5分鐘才趕上。
我也不是那麼不喜歡AA,但就覺得他們可以做得更好,例如說空間永遠不夠的行李置物艙。幾乎每一次搭乘AA時總會聽到廣播說:「我們的班機滿載......機上行李的置物空間不足......鼓勵大家將行李託運或將行李放在前方座椅下方......現在就可以辦理免費託運......」,上飛機後也的確發現自己的置物艙被佔用。我只覺得Come on!,這不是偶爾才有的問題不該改善嗎?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突然發覺這兩張拍得真好,American Airlines please reach out to me for commercial cooperation. (然後請忽略上面的抱怨)
---
聯合航空 (United Airlines, UA)
起初我聽聞UA的評價普遍都很糟糕,各種奇葩的事情都會發生在UA,後來有個美國人跟我聊到說UA在近幾年有比較明顯的改善,所以他在飛行的時候願意選UA,這才稍微增進我對它的信心。
![]() |
| 聯合航空 (United Airlines) |
UA的機上服務和AA差不多,同樣有飲料、餅乾、連wifi有免費電影,但是少了手機支架,不過如果少了這個換來不會隨意更動登機門,這樣我很樂意換。我搭乘UA沒有遇過臨時換登機門的事情,飛機基本上也都蠻準點的。
![]() |
我的不滿都發洩在AA上了,這樣比起來UA的篇幅好少。由於回程的長途飛行是搭UA,正好能看一下國內和國際航班的差異。
國際航班的UA有機上娛樂,但螢幕似乎篇小一點。機上提供耳機、毯子、U型枕頭,枕頭太扁了我拿來當靠腰。飛機餐跟卡達航空(Qatar Airways)比就略差,但有些餐點還是不錯,例如早餐的起司蛋,正餐的沙拉則是嚐起來很詭異(有一堆葉子的那盤),飲料有時候能拿到一整罐。
長途飛行很難熬,除了用用小電視,睡覺很難入睡,有不少時間我就花在看著那些坐不住的人走來走去。整趟加起來睡個5個小時都算多了,抵達當天通常是精神不濟的一天,要靠幾天去調時差。
![]() |
![]() |
---
西南航空 (Southwest Airline, SA)
我從來沒坐過這麼酷的航空公司,機上座位全機自由座,所以登機證上是看不到座位的(Open Seating!),上飛機後只要有空位都可以坐,據說這樣的用意是加速登機時間(差不多10分鐘大家就都登機了確實很快),但未來好像要改掉了。這種制度乍聽之下要提早到登機口排隊,排越前面才有機會選座位,但事實上登機證上是有分登機組別和號碼的,想要換到較前面的組別就要加錢(也才能選想坐的位子)。美國國內的航班都是一排2+2座位的小飛機,座位不是靠窗就是靠走道,我覺得沒有什麼必要加價,所以我是最後一組登機,還是有些前排的靠窗位可選,不然就是後排的走道位。
![]() |
| 西南航空 (Southwest Airlines) |
![]() |
![]() |
SA的票價算相對便宜(150美元飛了4小時),但空姐則是看起來相對......資深很多,皺紋和滿頭白髮並不阻礙她們的服務態度,很讚!👍
關於美國國內航班的票價,說起來真的不便宜,像是AA和UA都是比起SA貴上不少。我訂的SA是為了個人旅遊,回程票價比去程多了100+美元(也是剛好碰到假日),而且再更晚訂,票價還會攀升到4、500美元。(這趟個人旅程很有意思,會在後續的系列文分享,記得持續鎖定)
![]() |
| 某機場的空鐵上 |
![]() |
| 某機場內 |
![]() |
| San Francisco(舊金山)機場內莫名的佈置 |
註:在不提及任何公務下,以上僅就「生活體驗」的部份分享所見所聞和啟發,但這並不代表這趟旅程的全部,旅程還是以公務為重。
-待續-





















0 留言